莫学衔环雀,崎岖谩报恩
【莼羹鲈脍】
指家乡风味。典出《胥书·张翰传》:“翰因见秋风起,乃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脍,曰‘人生贵得适志尔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!’遂命驾而归。”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、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。
如: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(张翰字季鹰)(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)
出自《晋书·祖逖传》。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,行至江中,他敲打船桨起誓,不收复中原,决不生还。后比喻收复失地,报效国家的激昂意气。
如: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,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。(文天祥《贺赵侍郎月山启》)
【鸡口牛后】
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”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。
如:久冥心于虫臂鼠肝,岂过计于鸡口牛后。(刘宰《代侄用辰谢乡举》)
【结草衔环】
比喻受人恩惠,定当厚报,生死不渝。“结草衔环”是指“结草”和“衔环”两个传说。“结草”典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晋大夫魏武子临终前嘱咐儿子魏颗杀其爱妾殉葬,魏颗没有照办,而是把她嫁了出去。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,见一老人结草将杜回绊倒,后老人托梦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,特来报恩。“衔环”典出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。东汉杨震之父救了一只黄雀,后有黄衣童子以白环相赠,称当使其子孙位列三公,后果如其言。
如: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(李密《陈情表》)
又如:莫学衔环雀,崎岖谩报恩。(白居易《赎鸡》)
【青梅竹马】
出自李白《长干行》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 后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,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。
【东山高卧】
典出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。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。后指隐居。
如:东山高卧时起来,欲济苍生未应晚。(李白《梁园吟》)
【周公吐哺】
形容求贤若渴,礼贤下士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周公吃饭时曾数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,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。
如: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(曹操《短歌行》)
【庄周梦蝶】
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一日庄子梦到自己变为蝴蝶,悠然自得,醒而茫然:是庄周梦中变为蝴蝶,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周呢?以此说明物我为一,万物齐等的思想。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。
如: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(李商隐《锦瑟》)
【白云苍狗】【白衣苍狗】
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出自杜甫《可叹诗》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如:白衣苍狗无常态,璞玉浑金有定姿。(秦观《寄孙莘老少监》)
指家乡风味。典出《胥书·张翰传》:“翰因见秋风起,乃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脍,曰‘人生贵得适志尔,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!’遂命驾而归。”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、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。
如:休说鲈鱼堪脍,尽西风,季鹰归未?(张翰字季鹰)(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)
【击楫中流】【中流击楫】
出自《晋书·祖逖传》。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,行至江中,他敲打船桨起誓,不收复中原,决不生还。后比喻收复失地,报效国家的激昂意气。
如: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,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。(文天祥《贺赵侍郎月山启》)
【鸡口牛后】
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”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。
如:久冥心于虫臂鼠肝,岂过计于鸡口牛后。(刘宰《代侄用辰谢乡举》)
【结草衔环】
比喻受人恩惠,定当厚报,生死不渝。“结草衔环”是指“结草”和“衔环”两个传说。“结草”典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晋大夫魏武子临终前嘱咐儿子魏颗杀其爱妾殉葬,魏颗没有照办,而是把她嫁了出去。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,见一老人结草将杜回绊倒,后老人托梦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,特来报恩。“衔环”典出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。东汉杨震之父救了一只黄雀,后有黄衣童子以白环相赠,称当使其子孙位列三公,后果如其言。
如: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(李密《陈情表》)
又如:莫学衔环雀,崎岖谩报恩。(白居易《赎鸡》)
【青梅竹马】
出自李白《长干行》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 后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,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。
【东山高卧】
典出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。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。后指隐居。
如:东山高卧时起来,欲济苍生未应晚。(李白《梁园吟》)
【周公吐哺】
形容求贤若渴,礼贤下士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周公吃饭时曾数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,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。
如: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(曹操《短歌行》)
【庄周梦蝶】
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一日庄子梦到自己变为蝴蝶,悠然自得,醒而茫然:是庄周梦中变为蝴蝶,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周呢?以此说明物我为一,万物齐等的思想。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。
如: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(李商隐《锦瑟》)
【白云苍狗】【白衣苍狗】
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出自杜甫《可叹诗》“天上浮云似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如:白衣苍狗无常态,璞玉浑金有定姿。(秦观《寄孙莘老少监》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02263.com/zhishi/6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