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白古诗词集《浅斟低唱》
平仄真情在,诗短境界高
——刘白古诗词集《浅斟低唱》之赏析

刘白先生对古诗词的执着,笔者是十分敬佩的。笔者细致地阅读刘白的诗集《浅斟低唱》,感到这本诗集在其选材上对西晋时期左思的风格多有继承,主要表现在这本诗集中的咏史部分,作者为其命名“千秋苦旅”。
在古诗词写作中,写花鸟虫鱼比较容易,咏史则比较难,因为在诗词里咏叹历史,需要对历史有独到的评价,这就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胸襟和格局,甚至需要作者与历史人物进行精神共鸣。
写咏史诗的难度,在于风骨。写古诗词面对现实,不仅是技巧问题,更是胆魄问题,刘白填词《沁园春·仙人阁》风骨熠然,尤其是结尾“听彼岸,恰‘猴王竞选’,谁信毛公。”正是对历史的思考和领悟的结果。
刘白的本职工作是研发和推广农业技术,对农民的生活非常了解,在古诗词创作中常常情不自禁地表现农民的苦和乐。刘白因为推广农业技术,在防城港红薯和水稻高产田中徜徉,在甘蔗丰收中陶醉,在那琶村庄指导培训“多年生水稻”栽培技术。刘白在《题红姑娘·红薯》中为“红姑娘”红薯叫好。他还亲自参与了袁隆平“海水水稻”项目的研发。丰富的农事经历,使刘白的古诗词创作更接地气,于是,他的古诗词境界渐渐高远,已经不再满足于个人抒怀,语境有了满满的家国情怀。
刘白的古诗词有浓浓的乡土情结。比如在《题红姑娘·红薯》中抒发的对于农作物的感受完全是农民式的,“蔓长叶茂依偎土,不学牵牛爱附高。待到天晴收获日,肉香体白着红袍。”确是这样的,农民从红薯的种植中得到了收益,怎能不开心呢?刘白在《金秋验收水稻高产示范片》中把情感融入稻谷,“遍垌金黄遍岭红,欢歌笑语满长空。成材稻子多情义,叩首弯腰谢老农。”作者的介入姿态很低,不是作为农业技术的推广者,而是作为对农民劳作的感恩者,他感谢农民把专家的水稻高产技术通过耕作实践,化成现实。由于刘白把农民的冷暖系在心头,在云南大学听振兴新农村以及扶贫课时,他对于农民的因病返贫有着更多的牵挂,“观音能解答,一病一家贫”,赤子之心跃然纸上。
古诗词创作具有即兴写作的特点,由于这个特点,诗人游历山水的时候,特别容易产生激情,有经验的写作者一定会抓住瞬间创作欲望,如果不抓住,就会做成夹生饭。刘白身居旅游胜地防城港,这里有山有水,风景优美,很有魅力,自然就为刘白的古诗词创作提供了无尽资源。刘白用古体诗写山水,善于以情写景,以景抒情,意境高远,感情真挚,如《仙人阁独醉》“登临我独狂,笑数历朝皇。日月生潮汐,江河入海洋。”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宏大气魄,更有对历朝历代皇权的蔑视,历代皇权虽然在当时不可一世,但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。刘白的山水诗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,紧密结合防城港的风景写作,注重以局部风景来表现情思韵味,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。如《独立寒风》中唱道:“千山万水浪滔天,一隐半浮舟不前。岸树弯腰人影直,海鸥展翅夕阳圆。”写出防城港市东西湾冬日壮景,更借景写防城港市人民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,以及作者的精神气魄;《冬至傍晚爬仙人山》中的“一排头断一排绿,几片弯腰几片红。”仅仅用几艘渔船、几排绿树,就表达了防城港山水相依的韵味。刘白对于山水诗的写作十分执着,防城港市港口区有仙人山、仙人阁,他屡屡爬山登阁,品味山水之韵味。诗集中的“凭栏仙山琼阁”中选诗41首,全是作者在仙人山所看、所思、所怀、所触摸、所熏陶,这些感官的感觉可以形成现代诗学中的通感,使得大自然的声、光、色都得到了聚焦与意境升华。
古诗词虽然文字少,但如果意境营造到位,可以以少胜多。刘白古诗词创作虽然拟古,但在诗词意境方面,却有个人的独到之处,如《夜游秦淮河》“千古秦淮千古迷,八朝梦断八朝跻。愚人不解求夫子,夫子无声月冷凄”,诗歌中描绘了秦淮河两岸风景,又有夕阳西照的美妙,尤其最后两句把帝王将相与百姓生活相比较,谁的生活更幸福一些,作者自有独到的感悟。山水诗歌写到一定高度,就容易出禅意,刘白的《题石笋》:“在胎如斗笔,破土始成材。不愿泥岩压,缝间撑出来。”不仅空灵,而且开拓出“即物暗喻”之新境。刘白在凤凰古城得到了佳句,“弯舟能作月,曲水可流觞。”心灵的灵动融合了大自然的灵动,禅意就自然流淌了出来。作者与友人登鹤峰县望鹤堂时所感“望鹤堂中望鹤归,云霞展翅夕阳飞。峰尖缠绕流岚梦,旭日明朝似醉妃”,把云朵、夕阳、山峰等自然物象融合一体,宁静,悠远,颇有欧洲印象派画作的味道,也传达出一种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之美。
无论是古诗词,还是现代诗,表现生活哲理都是一大难题,因为它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理,“道理”人人都明白,可要写出新意太难了。刘白用古诗词进行创作,在表现哲理方面有自己的感悟,那就是把情感融入哲理,如《题防城港怪石滩海浪》“一路慕低奔海洋,始赢自在与疯狂。缘何还有千般怨,日夜咆哮打岸岗。”表达了大自然是永恒的,作为生命有限的人,就不要枉自愁怨了。
对于刘白的古诗词创作,平心而论,他的古诗词写作与当代中国名家进行比较,无论是思想深度,还是诗词技术,都还有一定差距,但刘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,立足于第二故乡防城港,其古诗词创作水平不仅是防城港本土创作的一大亮点,也是广西古诗词创作的一个亮点。因此,笔者作为外省新住防城港的文学人,期盼着刘白继续“情感系天地,我手写我心”,写出更新更美的古诗词作品。
——刘白古诗词集《浅斟低唱》之赏析

刘白先生对古诗词的执着,笔者是十分敬佩的。笔者细致地阅读刘白的诗集《浅斟低唱》,感到这本诗集在其选材上对西晋时期左思的风格多有继承,主要表现在这本诗集中的咏史部分,作者为其命名“千秋苦旅”。
在古诗词写作中,写花鸟虫鱼比较容易,咏史则比较难,因为在诗词里咏叹历史,需要对历史有独到的评价,这就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胸襟和格局,甚至需要作者与历史人物进行精神共鸣。
写咏史诗的难度,在于风骨。写古诗词面对现实,不仅是技巧问题,更是胆魄问题,刘白填词《沁园春·仙人阁》风骨熠然,尤其是结尾“听彼岸,恰‘猴王竞选’,谁信毛公。”正是对历史的思考和领悟的结果。
刘白的本职工作是研发和推广农业技术,对农民的生活非常了解,在古诗词创作中常常情不自禁地表现农民的苦和乐。刘白因为推广农业技术,在防城港红薯和水稻高产田中徜徉,在甘蔗丰收中陶醉,在那琶村庄指导培训“多年生水稻”栽培技术。刘白在《题红姑娘·红薯》中为“红姑娘”红薯叫好。他还亲自参与了袁隆平“海水水稻”项目的研发。丰富的农事经历,使刘白的古诗词创作更接地气,于是,他的古诗词境界渐渐高远,已经不再满足于个人抒怀,语境有了满满的家国情怀。
刘白的古诗词有浓浓的乡土情结。比如在《题红姑娘·红薯》中抒发的对于农作物的感受完全是农民式的,“蔓长叶茂依偎土,不学牵牛爱附高。待到天晴收获日,肉香体白着红袍。”确是这样的,农民从红薯的种植中得到了收益,怎能不开心呢?刘白在《金秋验收水稻高产示范片》中把情感融入稻谷,“遍垌金黄遍岭红,欢歌笑语满长空。成材稻子多情义,叩首弯腰谢老农。”作者的介入姿态很低,不是作为农业技术的推广者,而是作为对农民劳作的感恩者,他感谢农民把专家的水稻高产技术通过耕作实践,化成现实。由于刘白把农民的冷暖系在心头,在云南大学听振兴新农村以及扶贫课时,他对于农民的因病返贫有着更多的牵挂,“观音能解答,一病一家贫”,赤子之心跃然纸上。
古诗词创作具有即兴写作的特点,由于这个特点,诗人游历山水的时候,特别容易产生激情,有经验的写作者一定会抓住瞬间创作欲望,如果不抓住,就会做成夹生饭。刘白身居旅游胜地防城港,这里有山有水,风景优美,很有魅力,自然就为刘白的古诗词创作提供了无尽资源。刘白用古体诗写山水,善于以情写景,以景抒情,意境高远,感情真挚,如《仙人阁独醉》“登临我独狂,笑数历朝皇。日月生潮汐,江河入海洋。”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宏大气魄,更有对历朝历代皇权的蔑视,历代皇权虽然在当时不可一世,但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。刘白的山水诗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,紧密结合防城港的风景写作,注重以局部风景来表现情思韵味,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。如《独立寒风》中唱道:“千山万水浪滔天,一隐半浮舟不前。岸树弯腰人影直,海鸥展翅夕阳圆。”写出防城港市东西湾冬日壮景,更借景写防城港市人民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,以及作者的精神气魄;《冬至傍晚爬仙人山》中的“一排头断一排绿,几片弯腰几片红。”仅仅用几艘渔船、几排绿树,就表达了防城港山水相依的韵味。刘白对于山水诗的写作十分执着,防城港市港口区有仙人山、仙人阁,他屡屡爬山登阁,品味山水之韵味。诗集中的“凭栏仙山琼阁”中选诗41首,全是作者在仙人山所看、所思、所怀、所触摸、所熏陶,这些感官的感觉可以形成现代诗学中的通感,使得大自然的声、光、色都得到了聚焦与意境升华。
古诗词虽然文字少,但如果意境营造到位,可以以少胜多。刘白古诗词创作虽然拟古,但在诗词意境方面,却有个人的独到之处,如《夜游秦淮河》“千古秦淮千古迷,八朝梦断八朝跻。愚人不解求夫子,夫子无声月冷凄”,诗歌中描绘了秦淮河两岸风景,又有夕阳西照的美妙,尤其最后两句把帝王将相与百姓生活相比较,谁的生活更幸福一些,作者自有独到的感悟。山水诗歌写到一定高度,就容易出禅意,刘白的《题石笋》:“在胎如斗笔,破土始成材。不愿泥岩压,缝间撑出来。”不仅空灵,而且开拓出“即物暗喻”之新境。刘白在凤凰古城得到了佳句,“弯舟能作月,曲水可流觞。”心灵的灵动融合了大自然的灵动,禅意就自然流淌了出来。作者与友人登鹤峰县望鹤堂时所感“望鹤堂中望鹤归,云霞展翅夕阳飞。峰尖缠绕流岚梦,旭日明朝似醉妃”,把云朵、夕阳、山峰等自然物象融合一体,宁静,悠远,颇有欧洲印象派画作的味道,也传达出一种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之美。
无论是古诗词,还是现代诗,表现生活哲理都是一大难题,因为它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理,“道理”人人都明白,可要写出新意太难了。刘白用古诗词进行创作,在表现哲理方面有自己的感悟,那就是把情感融入哲理,如《题防城港怪石滩海浪》“一路慕低奔海洋,始赢自在与疯狂。缘何还有千般怨,日夜咆哮打岸岗。”表达了大自然是永恒的,作为生命有限的人,就不要枉自愁怨了。
对于刘白的古诗词创作,平心而论,他的古诗词写作与当代中国名家进行比较,无论是思想深度,还是诗词技术,都还有一定差距,但刘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,立足于第二故乡防城港,其古诗词创作水平不仅是防城港本土创作的一大亮点,也是广西古诗词创作的一个亮点。因此,笔者作为外省新住防城港的文学人,期盼着刘白继续“情感系天地,我手写我心”,写出更新更美的古诗词作品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02263.com/zhishi/6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