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短4句,写得逼真动听
俗话说:“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,是父亲贴心的小棉袄”。女儿出嫁后,无疑是父亲人生中最伤感的时分。而由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,文人写给女儿的诗篇著作寥寥无几。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却是父女情深,他在女儿嫁给吴安持成为吴氏后,前后写有《寄吴氏女子一首》、《寄吴氏女子》等多首诗作,以表达心中的怀念。
小编今日要向我们共享的这首诗,便是王安石的《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》。如题所述,它正是王安石由送别弟弟时的场景,触景生情,想到了女儿出嫁时的杂乱心境。短短4句,写得逼真动听,可以说都是怀念的眼泪。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安石的这首《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》:
荒烟凉雨助人悲,泪染衣巾不自知。
除却春风沙际绿,一如看汝过江时。
诗的前两句“荒烟凉雨助人悲,泪染衣巾不自知”,意思是说,荒野上的烟气和严寒的雨水,让人愈加的悲伤,即便被泪水浸湿了衣领,我也浑然不知。从诗题“送和甫至龙安微雨”,可知王安石这首诗写于元丰五年(1082年),其时他送弟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,地址则在龙安江边。
而诗题中“因寄吴氏女子”,说明了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。从王安石熙宁九年(1076)罢相返金陵至是时,到此次他送弟弟赴京,他现已和女儿长达7年未见。所以“荒烟凉雨助人悲”,表达的不仅是王安石此刻对女儿的怀念,还有这7年来的无时无刻。故王安石被泪水浸湿了衣领也浑然不知,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厚感情。
最终两句“除却春风沙际绿,一如看汝过江时”,意思是说,除了没有春风,河岸的芦苇仍旧碧绿,就好像我其时送你出嫁时相同伤感。这两句诗的奇妙之处,在于王安石将四季的变换经过春来草绿的景色体现了出来,但其凄迷伤情的特点,却令王安石更为伤怀和感慨。毕竟风景仍旧,与女儿却各自东西。
事实上,王安石的女儿亦能作诗,曾写下一首诗《寄父》:“西风不入小窗纱,秋气应怜我忆家。极目江南千里恨,仍然和泪看黄花”。和王安石这首《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》配合起来看,便能看到父女情深。这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实属可贵。但王安石表达的恰恰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实在的心境。
综观王安石的这首诗,他为了送弟弟的原因,来到龙安江边,触景生情,想起女儿出嫁时的杂乱心境。诗中的“凉雨”,就好像王安石怀念的眼泪,滴滴感人至深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就在《艺概》中评论此诗说:“每言及骨肉之情,酸恻呜咽,语语自内心中流出。他文却未能本此意扩而充之”。
中国诗词矮小而精悍,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气。
古人写诗最重视考究“炼字”。“炼字”即诗人运用简练、生动、含蓄、优美的字词进行锻炼与搭配,从而使诗篇的意境愈加深远精妙,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愈加入木三分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02263.com/zhishi/5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