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II你不可不知的诗词常识二
在上一章中我们讲了诗的发展和诗律(查看诗词II你不可不知的音律常识一),这里我们再讲格、音、声和韵。
01
诗之格
在这个过程中,格已经成了一种格式。格律,格即律的格式化。现在所见到的四种格式。自然,我们所讲的不是权限于古者,也不是全限于格律。但同样的,不能不知格,不知律。这里的律例是在前代有心人将朗口平仄集合而成,为后世所借鉴。首先诗者词者当对老前辈致敬。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很无关风雨月
02
诗之音
关于音韵,音随世转这词儿不知道大家知道与否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某些字的读音或随着发生变化。像如今的江南一带的方言是最接近唐宋雅音的,而陕西关中这边的方言,又是与唐时音有些像的。我们老二问过我,原来学诗词还得精通各方方言啊。 错了的。你不需要精通这些,但你必须知晓这其中的道理。当然,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。
还是那个词 音随世转。古人所定的律在他们的时代也许适用,到了后世音声转,世事变,就有些不适用了。而悲哀的是,古之视先古为古,对当时的论述总抱有不确信的态度。而至后世,有些东西已经不合适了,却被奉做先贤。有人发现不合时宜,又大肆毁之。呜呼哀之!
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胎清梦压星河
03
诗之声
只是内容,韵,律上的相合而已吗?私以为还有声。声律,其发声与乐想和。这也适用于当今的歌词。我见过不少自称填词的人,字数相对,上下押韵,内容连贯有意。这些是我在古风圈里见得比较好的了。而填词这方面,我认为对天赋是有要求的。对音乐与字音之间的呼应把握,这个是很少有人可以捕捉到的。也不是说没有天赋就不来学词怎样怎样的,但是至少有了这方面的天分,会比同爱好的人起点高些。天赋这东西,是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又无法改变的东西。那么我老师有讲过一句话,天赋是天时,你的出身背景是地利,而人和是你的努力。三者得而兼之,则大事可成。所以古往今来,平凡人数不胜数,而大师却屈指可数。我们不能掌控天时地利,但是人和是自己的。至少做到了这,让我们可以在机会到来时,不至于看着他溜走。
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,见我应如是
04
补漏
关于歌词与诗词的发展(这里诗包括诗词,而词仅代歌词),笔者自以为二者本是同源。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分出两股,一股更多的依赖器乐曲声,与之和应成为歌词,一种有了自身较成熟的声律体系。诗词,即使脱了声曲,依然有着声律美。
声律真是束缚吗?这在认识上首先出现了误区。朋友讲过,律是协自然而生。写诗者,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选择绝句、律诗或排律或古体。选用三字句,四字句,五七言,或长短交错。或选词。选词牌时用小令、用中令或长调。我师在讲这方面时讲选择韵脚时应选择自己熟悉的。这里以为除此以外,还需要与感情相符合,选择长音、短音、顿挫明确或是声调圆润等,在表达上自然是不同的。而对于这些或粗枝或毫末的差别的一个区分,首先是天分,对这些东西的敏感程度,再然后是读得多。
会不会太吹毛求疵,囿于小节了?会。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讲到太白以气象胜,白石以格调胜等。全部照顾到的,太难为人。精于一道,其他略加照顾便可。贪多嚼不烂,话虽粗了些,确实理。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
05
关于创新
再讲创新。无论是那方面的创新,都要基于其原有事物的基础上。所谓突破,必须以将其熟练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才可常事。也有些人,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自成一格。风格明丽。而不学,不懂,所写之物无理无据,约尔等太迂腐,墨守成规,不知创新。严重道,追八股以论之。
当然,这里所讲的严格的律法更多的适用于律诗,若是不爱律诗等人,完全可以不必拘泥。但是我想说的是,你可以不拘泥于它,但是不能不知晓他。
关于八股,关于本文中提到的很多东西,笔者是有些其他看法的。只是既然是简说音律,也不便多说,关注收藏了解更多诗文笔撰。
01
诗之格
在这个过程中,格已经成了一种格式。格律,格即律的格式化。现在所见到的四种格式。自然,我们所讲的不是权限于古者,也不是全限于格律。但同样的,不能不知格,不知律。这里的律例是在前代有心人将朗口平仄集合而成,为后世所借鉴。首先诗者词者当对老前辈致敬。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很无关风雨月
02
诗之音
关于音韵,音随世转这词儿不知道大家知道与否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某些字的读音或随着发生变化。像如今的江南一带的方言是最接近唐宋雅音的,而陕西关中这边的方言,又是与唐时音有些像的。我们老二问过我,原来学诗词还得精通各方方言啊。 错了的。你不需要精通这些,但你必须知晓这其中的道理。当然,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。
还是那个词 音随世转。古人所定的律在他们的时代也许适用,到了后世音声转,世事变,就有些不适用了。而悲哀的是,古之视先古为古,对当时的论述总抱有不确信的态度。而至后世,有些东西已经不合适了,却被奉做先贤。有人发现不合时宜,又大肆毁之。呜呼哀之!
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胎清梦压星河
03
诗之声
只是内容,韵,律上的相合而已吗?私以为还有声。声律,其发声与乐想和。这也适用于当今的歌词。我见过不少自称填词的人,字数相对,上下押韵,内容连贯有意。这些是我在古风圈里见得比较好的了。而填词这方面,我认为对天赋是有要求的。对音乐与字音之间的呼应把握,这个是很少有人可以捕捉到的。也不是说没有天赋就不来学词怎样怎样的,但是至少有了这方面的天分,会比同爱好的人起点高些。天赋这东西,是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又无法改变的东西。那么我老师有讲过一句话,天赋是天时,你的出身背景是地利,而人和是你的努力。三者得而兼之,则大事可成。所以古往今来,平凡人数不胜数,而大师却屈指可数。我们不能掌控天时地利,但是人和是自己的。至少做到了这,让我们可以在机会到来时,不至于看着他溜走。
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,见我应如是
04
补漏
关于歌词与诗词的发展(这里诗包括诗词,而词仅代歌词),笔者自以为二者本是同源。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分出两股,一股更多的依赖器乐曲声,与之和应成为歌词,一种有了自身较成熟的声律体系。诗词,即使脱了声曲,依然有着声律美。
声律真是束缚吗?这在认识上首先出现了误区。朋友讲过,律是协自然而生。写诗者,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选择绝句、律诗或排律或古体。选用三字句,四字句,五七言,或长短交错。或选词。选词牌时用小令、用中令或长调。我师在讲这方面时讲选择韵脚时应选择自己熟悉的。这里以为除此以外,还需要与感情相符合,选择长音、短音、顿挫明确或是声调圆润等,在表达上自然是不同的。而对于这些或粗枝或毫末的差别的一个区分,首先是天分,对这些东西的敏感程度,再然后是读得多。
会不会太吹毛求疵,囿于小节了?会。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讲到太白以气象胜,白石以格调胜等。全部照顾到的,太难为人。精于一道,其他略加照顾便可。贪多嚼不烂,话虽粗了些,确实理。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
05
关于创新
再讲创新。无论是那方面的创新,都要基于其原有事物的基础上。所谓突破,必须以将其熟练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才可常事。也有些人,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自成一格。风格明丽。而不学,不懂,所写之物无理无据,约尔等太迂腐,墨守成规,不知创新。严重道,追八股以论之。
当然,这里所讲的严格的律法更多的适用于律诗,若是不爱律诗等人,完全可以不必拘泥。但是我想说的是,你可以不拘泥于它,但是不能不知晓他。
关于八股,关于本文中提到的很多东西,笔者是有些其他看法的。只是既然是简说音律,也不便多说,关注收藏了解更多诗文笔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02263.com/zhishi/577.html